类风湿关节炎
2015/8/31 16:00:59人浏览
【药林趣谈】
桑寄生的传说
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植物桑寄生的带叶茎枝。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后者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生用。
桑寄生在旷野里迎风而立,顶雨而长,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因其貌无惊人之处,又无诱人的气味,故一直不被人们注意。相传它是在无意中被一农夫发现的。这位农夫姓姬名生,世代在黄河流域耕作。因辛勤操劳,加之风寒所袭,晚年之后他腰腿疼痛,而又家贫如洗无钱医治,几乎丧失了劳动力。
一日他在田间劳作后,连回家的气力也没有了。心一横,干脆死在荒野草了。于是就栖身于许多藤条缠绕的桑树之间。一觉醒来,已是日落西山,只觉得周身汗出,肢节舒展,多年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了。以后,他每于劳作后都躺在这些乱藤上休息。久而久之,他的腰腿疼痛不仅痊愈了,而且干活也来了力气。此事很快在乡邻里传开,不少腰腿疼痛者前来找他,有的如法套用,有的还灵活发挥,采回藤条煎汤饮用,的确都有比较好的效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就把这种藤条称为“姬生”了。又因这种藤条大多寄生于桑树上,随着文字分工的过细,后人又把它称为“桑寄生”了。
纤夫与杜仲
杜仲是一味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能,主治腰膝疼痛、两足软弱、阳萎遗精、胎动不安等。关于杜仲,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很多年以前,洞庭湖货运主要靠小木船运输,船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他们10个人有9个患上了腰疼痛的顽症。有一位青年纤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一路上他走过了潺潺溪流,也走过了荆棘丛生的陡坡。有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采药老翁,于是满心喜悦地走上前拜见,可老翁连头也不回就走了。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离家三七二十一天,老母所备的口粮已吃光,可至今重任渺茫,于是,他又疾步追上前去拜求老翁,并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老翁被感动,赶忙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杜仲,指着对面高山叮嘱杜仲:“山高坡陡,采药时可要小心性命!”杜仲连连道谢,拜别了老翁,沿山间险道攀登而去。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老樵夫听说杜仲要上山顶采药,连忙劝阻:“孩子,想必你家还有老小,此山巅天鹅也难以飞过,猿猴也为攀缘发愁,此去凶多吉少啊……”杜仲一心要为同伴解除病痛,毫无动摇,他艰辛地爬到半山腰时,只听得乌鸦悲嚎,雌鹰对着雄鹰哀啼,好像在劝其快回。杜仲身临此境,真是心慌眼花,肚子也饿得咕咕作响,突然一个倒栽翻滚在山间,万幸身子悬挂在一根大树枝上。过了一会,他清醒过来,发现身边正是他要的那种树,于是拼命地采集。但毕竟精疲力竭,又昏倒在悬崖,最后被山水冲入飘渺的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的纤夫们听到这一噩耗,立即寻找,找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洞庭湖畔一山间树林中找到了杜仲尸体,他手上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含着泪水,吃完了他采集的树皮,果真,腰膝痛全好了。为了纪念杜仲,人们从此将树皮正式命名为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