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之窗 >> 考研学子

热动09-洪立水-广东工业大学

2016/11/4 22:12:46人浏览


  个人简介


  洪立水,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09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于2013年毕业并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热能专业,师从材能学院副院长黄金教授,攻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学位,专注太阳能光化学储能方面的研究。2016年毕业,现就职于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事科技金融类工作。


  联系方式:QQ:1405655678


  硕士点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是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的学院,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6个系(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微电子材料与工程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1个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先进装备与光电技术研究所)以及实验中心、学院办公室。学院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学与研究队伍,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教授28人,副教授54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7人,占92%以上。有共享院士2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千人”1人、国家“青千”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省“杰青”2人、省级“千百十工程”教师8人。


  学院拥有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热能工程)。学院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评审权,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能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程硕士领域3个(材料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动力工程)、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授予点2个(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学院现有本科专业6个(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院还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广东省名牌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开设有“材料类创新班”、“国家级卓越工程师班”和“3+1”校企联合培养班。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本科生3200多人。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约1.2亿元,实验室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专业实验室15个。拥有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钨灯丝扫描电镜、实时红外光谱仪、热分析、导热系数测试仪、宽角X射线衍射仪、Haake流变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几十台高端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学院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经济做贡献”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在新型电子功能材料,纳米与非晶材料,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能源材料与能源技术,材料表面工程新技术,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加工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2010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60多项,省部级项目150多项,以及一大批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项目;科研经费达1.3亿元;科研成果显著,发表SCI/EI论文600多篇,获授权专利60多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与珠三角地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科研成果被企业广泛应用。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10年、2012和2014年先后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和金奖,2015年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近五年来,学院先后获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多篇。


  学院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多年来,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近5年来,学院先后承办了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10项。在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David A Weitz教授等的协助下,创办了中国软物质学术年会,连续在国内轮流召开4届,影响不断扩大。


  学长寄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论做人做事,都不要急功近利,慢工才能出细活。


  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不要怕苦怕吃亏,多干活多积累经验,能吃亏说明你还有利用价值,有价值才能升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到极致,都能使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细节往往决定胜负。在此,希望各位在校的师弟妹们心有所定、学有所成、志有所立。


  愿母校越办越好,续写新篇;愿老师们青春常驻,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