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研发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发展情况汇报

2021/11/19 14:37:41人浏览

       一、中心基本情况

为积极响应和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精神,根据东莞市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接东莞包装印刷特色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区域发展。印刷技术研发与服务协同中心依托印刷行业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省示范、省一流高水平建设专业),2019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认定。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印刷产业发展转型、技术研发服务,从而为中国印刷产业群的发展转型起到带动辐射作用。中心团队人员共计9人,其中,中心负责人1人,中心人员8人。团队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博士3人,企业人员2人。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科研处的管理下,在中心主任的带领下,在媒体传播系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科研、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成果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中心非常重视与企业合作,不断拓宽协同创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先后与行业龙头企业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力嘉包装(东莞)有限公司、金杯印务(东莞)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技术联合开发、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订单班”学生培养等各方面开展高效务实的合作,深受企业的认可和好评。本中心积极参与各级行业协会活动,不断扩大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本专业是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轻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轻工业联合会理事单位、东莞市出版印刷复制业协会理事单位,为东莞市印刷人才培养基地。

2016年以来,中心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转让专利6项;与多家企业签订横向项目12项,到账经费118.68万元;为行业企业开展相关培训、技术咨询和职业标准开发等服务,收入24万元。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订6项,获得了各种科技进步奖项8项。与依托单位——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合作关系,双方合作研发项目5项,成果全部在企业得到实际应用,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

中心人员参加第五届全国印刷职业技能比赛获得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授予广东省技术能手1人;获得广东省教学能力信息化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省级奖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立项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2项,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印刷科技创新竞赛三等奖1项。  印刷技术研发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真正起到了科研助教,教研相长的作用。

        二、发展中存在问题

包装印刷产业是东莞市政府确定的四大特色产业之一,产业基础雄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位居广东省地级市前列,为东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印刷技术研发与协同创新中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积累不够,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

1.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印刷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行业,而且在中国环保力度逐渐加大、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传统印刷行业迫切需要转型。所以对绿色环保材料,印刷智能化生产等的需要迫在眉睫。印刷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极其紧缺。这也意味着印刷技术研发与协同创新中心的任务越来越重。但是目前中心虽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对于绿色环保材料,智能印刷的研究力度还不够,这主要是因为缺少相关专业人才,所以中心人员的专业特长与行业发展吻合度偏低。

2.成果较少

中心至成立以来,虽然全体成员都致力于印刷行业的发展中,为印刷的转型出媒献策。可是因为教研两头挑,教学任务繁重,加上印刷媒体技术为创示范专业,一流校建设专业,专业的建设和科研研究的重任同时压在老师的肩膀上,老师工作压力大,所以科研成果人均数量还是不够。而且,科研项目的质量也有待提高。

3.社会服务力度不够

社会服务是中心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主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横向项目、科研成果产业化、社会培训等。中心至成立以来,这些都是中心努力的方向,但是中心成员与企业对接不够紧密,在承接项目时,大多从学校学科的角度出发,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市场的需要,导致研究成果实用性不够强。缺乏上下游市场的指导,中心的研究方向势必会偏离市场的需求,将不能把高校所拥有的人才、技术及设备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弱化了其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三、中心发展建设构想

基于以上的分析,中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着力提升中心内涵建设和外延服务水平和质量;着力加强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水平提升;继续拓展协同创新的内容和项目,继续完善与之配套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打造省内一流、具有示范意义的高职教育印刷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突破:

(1)重点加强印刷相关材料及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如:环保水性油墨的性能改良及开发,环保胶黏剂、水性光油的性能研究;印刷新技术即3D打印技术的分析和应用;可降解新型代塑纸包装结构及智能包装等。并且参加印刷智能化标准的制定,为印刷智能化生产出谋化策。

(2)加强与省内知名印刷包装企业、同类科研院所的合作,派老师深入企业调研或是挂职锻炼,使得所研究的成果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解决科研研究脱离企业实践的问题。力争共同开展企业横向科研课题3项;立项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申请国家专利5项;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1-2项;为省内印刷包装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次以上。

(3)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引进或是培养印刷材料、智能生产等方面高层次人才,并鼓励中心人员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技创新、创业,加强优势领域研究,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服务包装印刷业转型升级,使中心成为广东省内一流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4)深入同类院校企业中去,借鉴其它中心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学科、行业特色,制定并推行责权利统一、有利于人才奖励、能保证持续创新和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高效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成果推广辐射与产业化的良性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