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岭南单验方 >> 单验方

湿疹

2015/8/31 14:07:12人浏览

【岭南药集锦】
黑面神 
【别名】鬼画符、青凡木。
【来源】大戟科植物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的干燥根、叶。
【形态特征】灌木,高0.5~3m,全株无毛,小枝绿色。叶革质,菱状卵形、卵形或阔卵形, 长3~6cm,宽2~3.5cm,顶端急尖,基部阔楔形,下面通常粉绿色;叶柄长3~4mm;托叶三角形,长约2mm。花2~4朵簇生于叶腋,雌花生于小枝上部。雄花:花萼倒圆锥状,裂片6,雄蕊3,花丝合生成柱状;雌花:花萼辐状,裂片6,子房上位。蒴果球形,绿色,直径6~7mm;种子三棱状,长约5mm,种皮红色。花、果期几全年。
【生境与分布】生于平原区缓坡至山地海拔450m以下的山坡疏林或次生林,或路旁干旱灌丛中。广东各地均产,海南、浙江、福建、香港、贵州、云南等地也有分布。
【性味功效】性凉,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收敛止血。
【附注1】岭南常用草药及壮族民间药。
【附注2】枝、叶含单宁,干后呈暗黑色。叶面上常因潜叶虫危害,有不规则纹饰,故有“黑面神”或“鬼画符”之名。

马缨丹 
【别名】五色梅、五彩花、臭草、如意草。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Lantana camara的干燥或新鲜叶。
【形态特征】灌木,通常直立,高1~2m。茎枝均呈方柱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生的倒钩刺。叶揉烂后有强烈的臭味,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8.5cm,宽1.5~5cm,边缘有钝齿,上面有皱纹和短柔毛,触之有粗糙感。花序直径1.5~2.5cm,总花梗粗壮,长于叶柄;苞片披针形,外面有硬毛;花萼管状,膜质;花冠4~5裂,黄色或橙黄色,开放后不久转为深红色,花冠管长约1cm,内外均有短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上位,2室。核果浆果状,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全年开花。
【生境与分布】生于村边、路旁或荒野。广东中部及南部常见。
【性味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附注1】岭南草药及壮族民间常用药。
【附注2】原产热带美洲,现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已成为泛热带杂草,并抑制了其他乡土种的生长。
【附注3】本种尚有多个栽培变种,均为庭院观赏植物,广东常见的有白马缨丹var.nivea(花白色)和矮马缨丹var hybrida(植株矮小,花黄色)

飞扬草
【别名】大乳汁草、大飞扬、节节花、白乳草、大飞扬草。
【来源】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0~50cm,茎不分枝或有少数分枝,全体含乳汁,全株被粗毛。叶对生,菱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3cm,宽5~17mm,边缘疏生锯齿,两面被毛。杯状聚伞花序具短梗,密集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复合花序,腋生;裂片5,三角形;腺体4,紫红色;雄花多朵;雌花腋生。蒴果,直径1.5mm,种子卵形,淡红色,有皱纹。花、果期:5~12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山坡、山谷及路旁,多见于沙质土。广东全省各地及广西、云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均产。
【性味功效】味苦、性平。杀虫止痒。
【附注1】岭南民间常用草药。
【附注2】同属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岭南民间称“小飞扬”,亦称“乳汁草”。全草入药,味微酸、性平;清热利湿,止痒,止痢。

三叶鬼针草
【别名】鬼针草、金盏银盘、盲肠草、一包针。 
【来源】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多分枝,近方形,有棱。叶对生,为一回羽状复叶,下部的有时为单叶,小叶3枚,或5~7枚,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头状花序多数,中央为管状花黄色,发育;外围有舌状花1~2层,白色,不育;故又称“金盏银盘”。瘦果条形,有棱,长1~2 cm,先端冠芒状。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荒地、山坡、田埂上。我国南部大多数省区有分布。
【性味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附注】 同属近缘种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生境、功效近似,全国均有分布。二者均为岭南常用草药,亦为壮族民间常用药。系“感冒冲剂”组分之一。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