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岭南单验方 >> 单验方

病毒性肝炎

2015/8/31 16:21:10人浏览

【中医名词术语】
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证。病因是由于脾胃湿邪内蕴、肠胃失调,胆液外溢而引起。临床上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
急黄:因脾胃素有积热,湿热之毒炽盛,灼伤津液,内陷营血,邪入心包所致。是阳黄的重证。它的特点是发黄急骤,身目呈红黄色,高热顷渴,胸满腹胀,神昏谵语,衄血便血,或出斑疹,舌绛,苔黄燥,脉弦滑数。  
瘟黄:由于感受湿热时毒,毒盛化火,深入营血所致。临床表现有身目呈红黄色、高热神昏、烦渴、腹胀、胁痛、衄血便血,或发斑疹、舌绛苔黄燥等。类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疸型钩端嫘旋体病等。

【岭南药集锦】
岗松 
【别名】岗腊(高要)、扫把枝。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岗松Baeckea frutescens的干燥全株。
【形态特征】小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嫩枝纤细。叶小,无柄或有短柄,狭带形或线形,长5~15mm,宽约1mm,先端尖,上面有沟,下面突起,有透明油腺点,干后褐色,中脉一条,无侧脉。花小,白色,单生于叶腋内;苞片早落;萼管钟形,5裂;花瓣5,近圆形,长约1.5毫米,基部狭窄成短柄;雄蕊10;子房下位。蒴果小,长约2毫米;种子扁平,有角。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灌从及疏林中。广东及海南各地极常见。
【性味功效】性凉,味苦、涩;清热利尿、祛风止痛。
【附注】为酸性土壤指示植物。岭南草药及壮族民间药。

田基黄
【别名】 地耳草(《岭南采药录》)、雀舌草(《野菜谱》)、痧子草、降龙草、田边菊、观音莲、七寸金。
【来源】金丝桃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矮小草本,高约10~45cm,茎直立或平卧,略呈四方形。叶对生,无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8mm,宽1~10 mm,基部抱茎,基出脉1~3条,有微小黑色腺点。花黄色,直径4~8mm,萼片与花瓣均为5;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蒴果,三瓣裂。
【生境与分布】生于田野、沟边湿地,全省各地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性味功效】性平,味微甘、苦。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健脾利水。
【附注1】岭南民间常用草药,亦为壮族民间常用药。
【附注2】菊科植物荔枝草Grangea maderaspatana亦称田基黄,又名“黄花球”,以叶入药,活血调经。生于河滩、灌丛或疏林中。我省除北部外均产。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