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岭南单验方 >> 单验方

感冒

2015/8/31 17:51:07人浏览

岭南药集锦
广藿香
【历史记载】藿香始见于《异物志》,云:“交趾有之”。本草记载始见于《嘉祐本草》,谓:“出日南诸国。”《图经本草》曰:“岭南郡多有之。” 《增订伪药条辨》称:“产岭南为最道地,在羊城百里内之河南宝岗村及肇庆。”《药物出产辨》载:“产广东,以番禺、河南宝岗、石牌为好。”
【来源】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多年生芳香草本或半灌木,高30~100cm,揉之有香气。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老枝粗壮,近圆柱形;幼枝方形,密被灰黄色柔毛。单叶对生,圆形至宽卵形,长5~10cm,宽2.5~5cm,边缘有粗钝齿或有时分裂,两面均被毛,脉上尤多;叶柄长1~6cm,有毛。轮伞花序密集成假穗状花序,密被短柔毛;花萼筒状,5齿;花冠紫色,4裂,前裂片向前伸;雄蕊4;子房上位,花柱先端2浅裂。小坚果近球形,稍压扁。气香特异,味微苦。
按产地不同,药材分石牌广藿香和海南广藿香。
石牌广藿香:枝条较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节间长3~7cm,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叶片小而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广藿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节间长5~13cm,叶痕较小,凸出不明显,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断面呈钝方形。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棕黄色。
【主产地】原产菲律宾、印度和马来西亚。我国广东、广西及海南有栽培。药材主产广州、肇庆、高要、徐闻、吴川、海康、廉江、电白,及海南琼海等地。
【性味功效】性微温,味辛。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
【附注】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

地胆头
【别名】草鞋根、土公英、苦地胆、地胆草
【来源】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的干燥或新鲜全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平卧或斜升;茎直立,粗壮,全株有毛。叶多数,基生,常伏地生长,矩圆状披针形,长5~18cm,宽2~4cm,两面有粗糙毛,边缘有浅齿;茎生叶少而小。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个,总苞片8;多个头状花序密集成复头状花序,全为两性花,花冠筒状,淡紫色,先端4裂;聚药雄蕊,子房下位。瘦果有棱,被毛;冠毛1层,污白色。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生境与分布】喜生于田埂、山坡、路边或村旁旷野草地上。我国南部各省均有分布。
【性味功效】性寒,味苦、辛。清热,凉血,解毒,利水。
【附注1】岭南民间常用草药。为中成药“感冒冲剂”主要组分之一。
【附注2】同属近缘种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 tomentosus也作地胆头入药,性味功效同上。

破布叶
【别名】布渣叶、火布麻。
【来源】椴树科植物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的干燥或新鲜叶。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3~12m,树皮灰黑色。叶具短柄,互生,纸质,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8~18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有小锯齿;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为叶柄之半。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被星状柔毛;萼片5,长约5mm;花瓣5,黄色,矩圆形,长约为萼之1/3~1/2;二者均被毛;雄蕊多数;子房上位。核果近球形或倒卵形,直径约7mm,黑褐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谷、旷野、村边、路旁的灌丛或草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部分地区。
【性味功效】味微酸,性平;清热消滞,健胃利湿。
【附注】岭南民间常用草药。为“王老吉凉茶”主要组分之一。
黄皮
【历史记载】《岭南杂记》以“黄弹”之名收录。
【来源】芸香科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3~5m,幼枝、叶轴、叶柄、花序轴、子房及果实均被细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3,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3~8cm,两侧不对称。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枝广展,多花;萼片5,较小;花瓣5,白色,芳香,长4~5mm;雄蕊10,稀为8;子房上位。浆果球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至暗黄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产地】广东全省各地均产。台湾、福建、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部分地区有栽培。
【经济价值】我国南方主要果品之一,鲜果生食或盐渍制成干果,消食,解暑,行气。
【药用价值】根、叶为民间药,解表,健胃,止痛。
【附注】黄皮果有酸有甜,成熟时间早晚不一,有多个栽培品种;一般分为甜黄皮与酸黄皮两类。按果形又可分为3种:圆粒种--果多汁,味甜,质优,如“冰糖黄皮”;椭圆种――果较大,味酸甜;卵形种――果如鸡心,俗称“鸡心黄皮”,果形较小,早熟,味清甜。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咳嗽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