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药对配伍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药对配伍

第五章 温里药对

2015/9/14 11:52:51人浏览
   本章主要介绍具有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功用的药对。里寒证的成因虽不外乎外寒直犯于里与阳虚阴寒内生两个方面,但终必引起人体脏腑经络产生病变而见“寒象”。本类药对主要是针对“寒象”而设,并按照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大体分为温脏腑、温经络两大部分。
一、温脏腑药对
附子—干姜
【配对机理】  
   附子辛甘、大热,禀雄壮之质,走而不守,有斩关夺将之气,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具回阳补火、散寒除湿之功。干姜辛而大热,纯阳之味,守而不走,有温中、回阳、通脉之力。二药合用,相须配对,协同并用.使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之力增强。陶节庵云:“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仲景用附子回阳救逆,则必用生者与干姜作伍,因附子生散性烈善走,可伸发阳气,表散寒邪;与干姜相配,生附子祛外寒,干姜暖内寒,取其一走一守之通力合用.诚非他药之力所能及。《伤寒论》干姜附子汤,为“伤寒下后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所立。俞昌阐其理曰:“用附子、干姜以胜阴复阳,取飞骑突入重围,奉旗树帜,使既散之阳望而争趋,顷之复会耳。”四逆汤即由此药对中再入甘草一味而组成。治疗少阴阳衰而见的吐利汗出、发热恶寒、手足肢逆之让。若将此方中干姜用量加倍,名为通脉四逆汤,则通阳之力尤盛,可疗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之阴盛格阳证。此外,本药对也常用于虚寒阴水、寒湿痹证的治疗,每与利水除湿和祛风除湿药同用,疗效亦佳。鉴于历代论述,结合附子现代药理研究.目前临证中常用于虚脱、休克或心力衰竭病人的抢救.取得一定疗效。然须注意的是,生附子毒性较强.须入汤剂久煎后内服,方为安全。
【临床应用】
①用治亡阳虚脱证,多因大汗、大吐、大下所致。最常与炙甘草、人参相合,方如《寒论》四逆加人参汤。若遇阳气暴脱之际,单取二味,小剂量煎取浓汁,顿服,以点火于顷刻之间,回阳极速.但切不可久用。
②用治寒湿痹证,证见周身关节冷痛者,每与白术、桂枝、乌头等合用。
③用于阴水证,常合白术、茯苓、泽泻、生姜等合用。
④用于脾肾阳虚泄泻,脘腹冷痛,常与人参、白术、炙甘草等合用,方如,《阎氏小儿方论》附子理中丸。
⑤用于女子宫寒、少腹冷痛,每与艾叶、紫河车、吴茱萸、小茴香等合用。
【常用量】
附子5-10克,干姜5-10克。
  
附子—肉桂
【配对机理】
   附子与肉桂同为辛甘大热的温里药。附子走而不守,彻内彻外,能升能降,回阳救逆,温肾助阳,有“救阴中之阳”的特点。肉桂守而不走,浑厚沉降,偏暖下焦,温补肾阳,更能引火归元,以摄无极之火,有“救阳中之阴”的特点。二者相须而用,动静结合,具有温肾助阳的强大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元阳虚衰之证。本药对除用于命门真火不足证外,还有引火归元的作用。
【临床应用】   
①用于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证见腰膝酸软、手足不温、脉微无力等,常合山药、山萸肉、熟地等同用。方如《金匮》肾气丸;也常合鹿角胶、枸杞子、巴戟天、当归、熟地等同用,方如《景岳全书》右归饮。
②用于男子阳虚寒疝,少腹偏坠冷痛,可与吴茱萸、当归、小茴香等合用。
③用于口腔糜烂、牙龄肿痛,经久不愈,属肾火上浮者,常于大队滋阴益肾药如山萸肉、生地、山药、人参、五味子中加用此二味,以引火归原,每收奇效。但用量宜小,备用1-3克即可。
【常用量】

附子3-10克,肉桂3-10克。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