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教研室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全国中医院校较早开设中医急诊学课程的高校之一。 1983 年卫生部批准急诊学为独立学科。1986 年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成立,同时中医急诊学教研室成立,并开设《中医急诊学》课程,共12年历史
一、精品课程
《中医急诊学》精品课程于2005年成为我校第一批校级精品课程。在学校、教务处和二院办的领导支持下,经过2年建设,2007年成功申报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成绩。2006 、2007年《中医急诊学》网络课程获教育部“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和获广东省医学会“首届广东省医药类教学媒体教材评比”三等奖。“《中医急诊学》教学改革——急救思路教学法”获 2006 年度院内成果奖管理成效三等奖。2004年“中医急诊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 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特点如下:
1、贯穿“中医急诊切入点”教学理念,突显中医学优势
把“中医急诊切入点”理念贯穿教学,发挥中医诊疗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突现中医急诊临床生命力。
2、坚持“教学互动”教学 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注意补充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运用“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急诊临床思维能力
我们创新性地提出“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进行教学。“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是在课堂上再现临床诊救情景,强调“把临床诊治思路推前至课堂”。注重以“案例分析为核心,急救思路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重点落在对学生急诊临床思维的引导和培养。急救思维引导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医学临床课讲授方法,它把案例式教学、问题导入式教学、PBL教学法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活动都紧密围绕病例展开,模拟临床医师的思维过程。教学要点是根据病例的临床诊救思路安排,强调实用性和在课堂实行临床场景再现,引导学生形成临床诊救思维,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师资力量
本学科教学队伍实力雄厚。本课程在编教师总数 19人。平均年龄 41.5 岁。职称:教授 5 人,占 26.3% ,平均年龄 49.6 岁;副教授 6 人,占 46.1% ,平均年龄 38.5 岁;讲师 1 人,占 7.7% ,平均年龄 35 岁;助教 1 人,占 7.7% ,平均年龄 29 岁。学位:博士 4 人,占 30.8% ,平均年龄 34.0 岁;硕士 6 人,占 46.2% ,平均年龄 44.5 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3 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朝阳人才” 3 名。师资力量强大,队伍结构合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现为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方向硕士点,每年共负责中医专业七年制、五年制、针推班、境外班教学共 120 学时左右,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临床模拟实践,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 每次的学生评估均为优秀。
三、教学专著
教研室教师根据不断发展的中医急诊学,历时三年,编写并出版了 100 万字的《现代中医内科急诊学》( 1996 年 1 月由广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 40 万字的《内科急危重症中医诊疗与抢救全书》( 1997 年 1 月由中广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学》(200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教学的参考书籍。参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中医急诊学》,正式出版后一直在课堂中使用。2007 年参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中医急诊学》已正式出版。我教研室主编的《中西医结合急症病学》已于2008年出版。《从肺开始养生》已于2013年4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慢性病养生之道》已于2013年9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第三版已于2013年10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岭南中医药名家甄梦初》已于2015年5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症60例精解与评析》已于2015年8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四、总结
急诊教研室在教学内涵、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等方面不断完善,硕果累累,先后获奖励 26项。2007 年我急诊中心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基地之一,为临床实践教学将提供更强大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