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在癌症与房颤中的区别
梁兆雄(2015硕) 导师:周红教授
目的:急性多灶性栓塞性脑梗死(AMEI)通常由多种病因引起,例如由于心房颤动(Af)引起的心源性栓塞,但也可由严重的潜在疾病如癌症引起。我们标志癌症相关的AMEI和确定癌症相关的中风的有用的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AF相关AMEI患者和35例癌症相关AMEI患者,选择12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接受扩散增强磁共振(MR)成像。 对这些患者进行脑MR血管造影,颈动脉和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监测和全身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入院时评估D-二聚体水平,并且在亚急性期测量19名患者的Af和 27名癌症患者。
结果: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在癌症患者中显着高于单独的Af(房颤)患者。 用于鉴定癌症相关性梗死的截断D-二聚体值为2.0μg/ mL。癌症患者在亚急性期的D-二聚体水平保持升高。
结论:我们可以使用D-二聚体水平≥2.0μg/ mL区分癌症和AF相关的AMEI,其在亚急性期不降低。
C反应蛋白水平的趋势与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后二十四小时的神经变化相关
高超(2016硕)导师:唐光华教授
背景: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后较差的预后与炎症标记物,如c反应蛋白(CRP)的升高有关。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是否与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后的神经变化有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0月18日至2015年6月15日单中心数据库中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的患者。用多元回归分析来研究溶栓后12 - 24小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与溶栓后24小时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他潜在的混杂因素变量包括在模型中其他时间段(溶栓后12-24小时之外)CRP的变化和溶栓前NIHSS得分的变化。
结果:所有的数据来自从435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中选出的108位患者。溶栓后12-24小时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与溶栓后24小时NIHSS得分的提高成正相关。(系数0.08,95%置信区间0.031-0.129年,P=0.002)。因此,溶栓后12-24小时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每升高12.5mg/L,溶栓后24小时NIHSS得分至少提高1分。
结论:虽然以前都知道患者CRP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后较差的预后有关系,但当前的工作表明,溶栓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也与神经系统的变化有关,从而可能用作预后标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