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详情
![](upload/image/20170526/6363142564966579589124206.gif)
职称:讲师
Email:
办公室:S701
学位:博士
办公电话:0755-26656730
所属机构:
开设课程:
高级C程序设计、纳米表面科学工程概论
研究方向:
微/纳机械表面
个人简介:
硕士生导师。2013年6月,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到台湾中研院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日本理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交流访问。2014年10月回国加入深圳大学,并于2015年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B类人才称号。
一直以来,致力于从低配位原子键的形成、弛豫和力能学角度来建立纳米表面与界面的低配位量子理论,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Chemical Reviews, 2015, p. 6746(影响因子46.568),Carbon, 2011,p.3615、Nanoscale, 2010, p.412等上。运用低配位量子理论,研究纳米表面超固态、超润滑、二维材料禁带产生机理等物理性能,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Coord Chem Rev, 2015, p.109(影响因子12.988)、Nanoscale, 2010, p.2160等上。近期,运用低配位量子理论和电子回旋共振低能照射技术,研究石墨烯边缘嵌入式纳米碳膜的微纳磁性器件的电子自旋产生机理,成果发表在Appl Phys Lett,2014, 042402 上。目前,致力于研究此种石墨烯边缘嵌入式纳米碳膜的微纳光电传感器件,研究围绕光电传感原理探究、性能测试以及微纳传感器件制造展开。至今第一作者一区论文6篇,二区论文8篇,总SCI论文30余篇,总引用次数300余次,H-因子12。
至今,主持广东省科技厅博士启动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深圳市高端人才启动项目、深圳大学新引进教师启动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欢迎对微纳光电传感器件、微纳加工、微纳机电系统、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向感兴趣的学生报考加入我们。
更多介绍请访问纳米表面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页http://nanosurface.szu.edu.cn/cn/team_detail.php?id=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