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药对配伍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药对配伍

第六章 补益药对

2015/9/14 9:59:01人浏览
茯苓—山药
 【配对机理】  
茯苓甘淡之味,功专利水渗湿,虽具有益气健肺之功,终为补少利多。山药甘平之味,既可健脾益气,又能固肾益精。
茯苓和山药配对,茯苓得山药则利湿而不伤阴,山药得茯苓则补脾而不留湿,补中有利,利中有补,合为平补缓利之剂。此外,有医家认为,茯苓对小便涩者能通、小便多者能止,合山药以益肾固精,还具有补脾肾、涩津液之功用。
【临床应用】
①用于脾虚夹湿又不耐峻补峻利者,对于病后气弱、年老体若、小儿之调养,尤为适宜。
②用治小便量多、滑数不禁,如《儒门事亲》中单取此二味,等分为末,稀米饮调服即可。
③也常加入健脾益气、或补肾填精方药中以协助主药发挥作用,方如《金匮》肾气丸、《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中均选用了此药对。
【常用量】
茯苓10-25克,山药10-25克。


山药—扁豆
 【配对机理】  
山药及扁豆同为补气键脾之品。山药性平不燥,补脾气、益胃阴,且作用和缓、补而不滞。扁豆色微黄、性温和,味甘而气清,与脾性最合,健脾益气之中又有和中化湿之功,补脾而不碍脾运,化湿而不燥胃阴。二药同用,相须相助,补脾以促进化湿,化湿而益助脾运,同奏调补脾胃、和中化湿之功。
 【临床应用】
①用治脾虚有湿所致的腹泻便溏,食少倦怠的治疗。其脾虚甚者,可与人参、白术合用;湿邪甚者,可与茯苓、泽泻、陈皮等合用。
    ②用治妇人脾虚有湿,带脉失约之带下证。
    ③用于病后脾胃虚弱之调摄,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证。
【常用量】
    山药10-20克,扁豆10-15克。


甘草—大枣
 【配对机理】  
甘草及大枣均甘平之味,最得中和之性,而能调脾胃、益中气、和营卫、协阴阳、缓诸药性。二药功效相当,常相须而伍,其补益之力虽不及参、芪,但却无补而恋邪之弊,具有缓和的调补作用,无论祛邪剂中,或扶正方中均常采用。尤值得重视的是在《伤寒论》炙甘草汤中的应用,用甘草命方,冠诸首位。方中用大枣30枚之多,如此剂量,臣甘草以养心复脉也无可非议。旧方书中谓此二药只用佐使、不作君臣之论,大可商榷。
【临床应用】
①用于祛邪方中,既可防攻邪伤正,又可缓和毒性。《伤寒论》大青龙汤。
②用于调和方中,可起均衡扶正与祛邪的双向作用。《伤寒沦》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
 ③用于补益方中,可扶正和中,使补而不滞、更好发挥补益药的作用。方如《伤寒论》小建中汤、《正体类要》八珍汤及《济生方》归脾汤等。
【常用量】
甘草5-10克,大枣10-15克。

柴胡—升麻
  【配对机理】  
柴胡及升麻皆气轻味薄之品,性主升,有升发阳气的作用。柴胡引少阳之清气从左而上,升麻引阳明之清气从右而上,二者相须合用,共引清气行于阳道,具升阳举陷之功,但须与益气补中药合用,方能发挥其药力。《名医方论》云:“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增,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此外,柴胡、升麻之同属辛凉解表类,柴胡能透表退热、发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升麻能清热解毒、宣发阳明肌腠之邪。二药相伍,有解肌清热之功。
【临床应用】
①用治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久利、内脏下垂等.当与益气健脾药合用,方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②用治外感风热,证见恶风恶寒、发热不退、头痛咽痛等,常与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射干、薄荷等同用。
【常用量】
柴胡6-9克,升麻6-9克。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