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药对配伍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药对配伍

第七章 固涩药对

2015/9/14 10:16:20人浏览
    本章介绍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的药对。这类药对为气血津液耗散、滑脱等证所设,常用以治疗自汗盗汗、遗桔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久泻久利等。现按照它们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大致分为固表止汗、固精止带、涩肠固脱三个部分。

一、固表止汗药对

黄芪—麻黄根

【配对机理】   
黄芪味甘性温,其功不仅补气升阳、利水消肿,且能固表实卫而止汗。《本草正义》云:“其直达入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汤液本草》称黄芪为“皮表之药”。麻黄根性平味甘,善走表固卫而止汗出,无论气虚之自汗或阴虚之盗汗,悉可采用。二药配对同用,麻黄根既助黄芪以止汗,又引黄芪达卫分、走肌表,从而共同发挥益气固表之效力,加强止汗作用。
【临床应用】
①用治自汗属卫虚气弱者,可合白术、桂枝、白芍等合用。
②也可用治盗汗,属阴虚营弱者,常加生地、五味子、白芍、当归等合用。
【常用量】
黄芪10-30克,麻黄根5-15克。

黄芪—浮小麦
 【配对机理】
黄芪,浮小麦,是治疗气虚自汗的常用药对。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入表固卫,能固护卫阳而止汗;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敛心液而止汗,质轻而浮,又固表止汗;二药相辅相助,标本兼顾,善于益气固表,敛液止汗。
【临床应用】  
最宜用于治疗诸虚劳损、卫气失固、腠理不密之自汗证;对于盗汗属气虚者,也可选用。由于炙黄芪偏于走里,生黄芪偏于走表,临证应用中多取生黄芪配伍。也有用黄芪皮配浮小麦,乃取皮走皮之义,但其益气之力较弱,故仅用于自汗轻症。
【常用量】
黄芪10-30克,浮小麦10-15克。

酸枣仁—浮小麦
 【配对机理】
酸枣仁甘酸而平,既能养心血而宁心神,又能敛心液而止虚汗。《药品化义》谓其“凡志苦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仲、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当必用。”浮小麦甘凉,枯浮体轻,最善走表止汗,还可除虚热骨蒸。二药合用,相使相助,养心敛汗之功更著。
【临床应用】      
①用治盗汗,属心阴心血不足者最宜,常合丹参、麦冬、生地、白芍、五味子合用。
 ②也用于虚火扰神之心烦、失眠证,兼见自汗更宜。
【常用量】
浮小麦10-15克,酸枣仁10-15克。


麻黄根—煅龙骨
 【配对机理】
麻黄根甘平,入肺经,功专收敛止汗。《本草纲目》云:“麻黄发汗……而根节止汗……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证,皆可随证加而用之。”龙骨性平味甘涩,生用长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煅之则有收敛固涩之功。麻黄根与煅龙骨相须合用,敛津液、止汗出之功大增。
【临床应用】
凡营卫不和、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的盗汗、自汗,均可用之。即可内服,也可外用。外用时,取二者研末,扑之即可。本药对敛涩作用较强,邪实之证断不可用,即便余邪未尽,也当慎用,否则有闭门留寇之虞。
【常用量】
  麻黄根5-10克,煅龙骨10-30克。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