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黄芩
【配对机理】
黄连、黄芩皆属于苦寒之品,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相须合用起协向作用,以发挥最佳疗效;传统认为,黄连偏泻心胃之火,黄芩偏清肺胃之热。因此,本药对以泄上、中二焦邪热为见长,有苦寒直折之力。治上、中二焦火热炽盛之病证。黄连与黄芩均入手阳明大肠经.二药合用,泄火解毒、清肠止痢功著。此外,黄芩尚有凉血安胎之功.黄连清热止呕力胜,二药合伍,也可用于妇女妊娠、胎热不安之病证。
【临床应用】
①用治痈肿疮毒早期及极期,证见红肿掀痛之时最宜,常合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天葵等。
②用治痢疾,湿热蕴结肠道而见的发热口渴、肛门灼热.或泻下臭秽、白痢腹痛等证,疗效亦佳。方如《伤寒论》葛根芩连汤。
③用于妇人妊娠,胎动不安,证见心烦口苦,恶心欲吐,饥不欲食,舌红苔黄等。但需慎用,此二味苦寒之剂,且用量宜轻,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常用量】
黄连5-10克,黄芩5-15克。
黄连—吴茱萸
【配对机理】
黄连与吴茱萸相伍,属于寒热配对。临证应用时,常取黄连、吴茱萸六一之比,方如朱丹溪左金丸。胡天锡云:“左合者木从左而制其金也”(《删补名医方论》):心为肝之子,实则泻其子,故以黄连之苦寒,清心泻肝为主,取火不克金,金能制木,使木平火降;少佐辛苦大热之吴茱萸,直达服阴,行气解郁,引热下行,助黄连以降逆除呕,且可监制黄连苦寒伐胃。二药配伍,一主一辅,一寒—热,相反相成,既泻肝降逆和胃,又能清火调气散结。此外黄连清肠止痢、吴茱萸畅中行气。用于痢疾腹痛的治疗。据报道,黄连具有确切的抗菌消炎作用,吴茱萸有镇痛镇呕、制止胃肠异常分泌的作用。
【临床应用】
①用于治疗肝火偏旺,肝胃不和而致胁肋疼痛,呕吐吞酸、嘈杂。
②用于治疗赤白痢疾而见腹痛,里急后重,可取二味等量配伍,方名为变通丸。
【常用量】
黄连10-20克,吴茱萸5-10克。
黄连—黄柏
【配对机理】
黄连、黄柏同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类药。二者相须配对,可起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黄连苦寒,苦燥湿、寒胜热,为治痢止呕要药。黄连得黄柏相助,功专于下,加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清肠止痢.独擅其功。临床最常用于热毒赤痢之证。如刘完素云:“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而已。诸苦寒药多泄,唯黄连、黄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为君。”近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柏中所含小劈碱成分,对痢疾杆菌有显著的杀灭作用,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可靠。
【临床应用】
①用治痢疾,证见便下赤白、高热烦躁、腹痛脉濡数等,无论是湿热痢,还是热毒痢,均可选用。也可合用苦参、白芍、广木香、白头翁等。舌红苔黄,单用即可获
②用于一切湿热火毒之证,如内科发斑、发黄,外科痈疽、疔毒等,若加黄芩与栀子,方为《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疗效更著。
【常用量】
黄连5-10克,黄柏5-10克。
黄连—乌梅
【配对机理】
黄连与乌梅是两种性味、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配伍同用,则一苦一酸,一泄一敛,相反相成,共奏泄热除烦之功,有泄不伤正、敛不留邪的优点。此药对以黄连苦寒、清心泄热为主,用乌梅酸平、生津敛阴为辅,酸苦合用,泄热除烦。旧时用此二药治疗天行下痢不能食者。此疫痢,一则毒邪侵入及肠胃,胃气上逆,呕恶频作;二则胃阴受损,肠中液脱,虚气上冲,故不能食。用黄连可清解热毒而坚阴止利,用乌梅敛虚气而生津液,滋胃阴而复胃气,具有相辅而行的作用。
【临床应用】
①用于虚火扰心之胸中焚热、烦满不安之热,可配山栀子、生地、麦冬等同用。
②用于噤口痢。
【常用量】
黄连5-10克,乌梅5-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