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急诊医学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急诊医学的前沿知识,及时将新知识带入教材和课堂。在2011年心肺复苏的PBL教学中纳入了2010年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内容;2012年罗翌教授主编的《急救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中即写入了常见疾病的最新指南内容。以“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为主线主编出版的全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学》教材(科学出版社),将中西医急诊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重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在中西理论保持各自完整性的基础上,提供了深度与广度适宜的知识素材。鼓励临床医生主动学习并掌握新的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1)提出“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 强调急诊思维的培养,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模式,以有教学意义的临床案例开始,将知识点、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归纳至急诊思路中,教学线索清晰,将理论、技能、临床实践综合思考。 “急救思路教学法”获广东省中医院管理成效三等奖,“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心肺复苏教学采用“PBL教学法”,开拓学生急救临床思路,提高急救综合素质 在七年制精英班开设的《中医急诊学》课程,以病例“器官/系统”为基础设计,将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完全融合,将教学团队由来自基础和临床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以“急症——主诉——诊断——疾病”形式为主线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深受学生的好评和喜爱。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心肺复苏术”的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在心肺复苏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经过自主讨论后将论点清楚、论据充分的问题达成共识,对讨论中遇有难点问题课后再学习,使学生将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中规范的技术动作都要找到理论根据,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现有2项相关课题支撑,主讲老师罗翌获2012年第二临床医学院PBL教学评估优秀奖,周红获2012年第二临床医学院PBL教案比赛一等奖及PBL教学观摩三等奖。 (3)强化“中医急诊救治特色”教学 以中医急诊课程内容为主干,在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框架下既突出中医急诊的基本理论与辨证救治,同时强调中医急诊能力(如中成药、腹针和平衡针等)在急诊中的运用,又强调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急救,辨病与辨证结合,宣扬“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理念,同时以西医手段扩充中医诊疗手段,实现中医经典方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4)建立多种模式的考核制度,综合评价学习效果 在急诊临床模拟实验室运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考生通过一系列事先设计的急救技能考站进行实践测试,包括: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气管插管术、心电图检查等。由主考人爱用统一标准对考生进行评价。从学生反馈及临床带教老师意见反馈,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主讲老师丁邦晗副教授申报的“中医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与优化”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5)分层次教学特色 以培养优秀的中医急诊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为目的,突出“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理论、实验、实践、服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人群选择相应的教材,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博士后及博士研究生:以临床科研及基础科研为教学重点,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只采用一套相对稳定的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研究新问题。通过与国内外一流临床医院、医学院及实验室合作交流,拓展科研思维和能力。 硕士研究生及七年制硕士阶段:更重视中医急诊临床技能的培训,初步培养中医急诊临床科研思维。课堂教学内容上编排中医急诊学临床基本知识,现代急救技术、急诊相关疾病诊疗指南的学习,临床教学编排常见急危重症的实习、急救技能的培训考核、急诊实验室基本知识的掌握等,采用临床带教、研究生住院总、导师跟诊等形式培养中医急诊临床医生。 本科生及七年制本科阶段: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上编排中医急诊学基础知识。同时大胆地将自然科学中有利于中医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吸收过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国家级急诊基地、实验室、广东省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腹针国际临床培训基地等平台开展实习、见习,开办名医讲座、经验分享、参与查房等,为同学树立中医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治急病的观念提供条件。 (6)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 《中医急诊学》网络精品课程的应用,增加了教学途径,丰富了教学内涵。网站上载的“心肺复苏术”视频获得2010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操作比赛三等奖。自网站建立以来,学生访问率高,为师生构建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最新医学资料,成为教学模式的一种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