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建设 >> 转型升级

一、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2017/7/6 11:05:15人浏览

    考虑课程受众影响面以及课程基础建设等因素,本次申报将原省级精品课程《中医急诊学》的升级更新为《中医急诊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1.教材更新建设,为精品课程的更新升级提供教材保障

    随着本学科研究的更新发展,本教研室教材亦不断更新当中,罗翌参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中医急诊学》2007年正式出版,由我教研室教师罗翌、邹旭等主编的《中西医结合急症内科学》也于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已于2009年开始在七年制和五年制中医班中使用,学生和教师反映良好。罗翌主编、覃小兰参编的《急救医学》(卫生部十二五统编规划教材)、周红副主编的《中医急诊危重病学》(卫生部十二五统编规划教材)和李际强副主编的《中医传染病学》(卫生部十二五统编规划教材)均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急救医学》将在2012度中医班中开始使用,《中医急诊危重病学》将在2013年度针推班和境外班使用。“七年制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的研究与建设”获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本学科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为适应新的教学需要,为了更好的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近几年来,《中医急诊学》在多媒体条件、互联网远程教学共享、师资队伍、教材编写等方面持续更新建设,因此将原省级精品课程《中医急诊学》升级更名为《中医急诊学》的资源共享课,我们有充分的条件、经验和实力把本课程建设成出色的省级资源共享课程。

2.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和综合教学实验楼的落成将为资源共享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近几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建立广东省临床技能试验教学中心和即将落成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综合实验楼,拥有更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室和临床模拟实验室,配备有大型投影、幻灯、电脑、扫描仪、音响、显示器、抢救模拟床、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微泵和输液泵、试验多功能模拟人、心肺复苏模型、心脏听诊模型、体格检查模型等多种设备,可以满足多媒体教学及开展临床模拟、课堂基础教学拍摄的要求。医院、学校的临床模拟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每学期组织本院学生开展60学时的操作训练。学生通过利用以上教学资源进行主动性学习,在扩大专业知识面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升了整体专业素养水平。

3.教学网站、多媒体软件的建立制作,为资源共享课打下基础

    前期的《中医急诊学》精品课程网络远程教学建设(http://www.nclass.org/book-show/flex/book.html?courseNumber=977348)为升级的《中医急诊学》资源共享课的网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中医急诊学》资源共享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理论和中西医两种临床思维方法指导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救治与处理,将所学的中西医知识整合运用,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获取和加工知识、发布自我观点的能力。设置了课程概况、课程内容和互动交流三大模块,让抽象变得自然,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争取获得  更高的学生访问率,为师生构建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各种最新医学资料,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原《中医急诊学》网络精品课程正在不断升级改造当中,为配合《中医急诊学》资源共享课的制作不断地更新建设当中。通过《中医急诊学》,学生可观看教学录像、操作示范,下载不断更新的医学资料,并可链接到相关医学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共享的优势。同时,网站中设立论坛,下设各个专题社区,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与教师互动交流,启发思维,构建一个和谐、交流、互动的信息平台,将学习延伸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以外。

    《名老中医防治传染病经验传承网站》(http://mlzy.gzcms.com/)学生可以通过《中医急诊学》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的网络连接观看,该网站是“十一五”期间本教学团队提炼了全国古现代名老中医防治传染病思想而建立的大型网站,通过对名老中医的访谈、调查,以及广泛的学术思想材料的收集,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治传染病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名老中医防治传染病经验传承软件》集建国以来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诊治传染病经验学术材料大成,引入数据智能搜索功能,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治传染病提供便利。

    《中医急诊学》资源共享课中的《疾病范例推理系统》软件研发,可以锻炼学生诊治疾病的中医思路,帮助学生学习名老中医对疾病的诊治规律,提高了学生中医四诊辩证论治的能力。

4.学缘结构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中医急诊学》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提供教师资源保障

    本教研室所属的广东省中医院急诊专科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中医热病委员会主委挂靠单位。拥有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15人,中级职称30人,硕士41人,博士7人,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2名 ,全国名老中医、国医大师1名,广东省名中医1名,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各2名,急诊教研室为校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6名医生跟师全国名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