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药对配伍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药对配伍

第十二章 祛湿药对

2015/9/14 11:48:34人浏览
茵陈—栀子
【配对机理】
   茵陈味苦性凉,善于清利脾胃之湿热,为疗黄疸之专药。《本草述钩元》云:“茵陈发陈至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功著,尤难相匹。黄证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倍黄而,湿同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栀子苦寒,性善下降,能清热泻火、疏导三焦水道,《药性论》言其能“解五种黄病”。二药同用,茵陈为主,桅子为辅,茵陈得桅子之佐.导湿热从小便而去,具有较强的清热利湿退黄作用,成为临床治疗湿热黄疸的基本配伍。
【临床应用】 
①用治湿热黄疸,证见身目俱黄如橘子色、发热心烦、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者。加大黄,为《伤寒论》茵陈蒿汤。现多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的治疗。
②用治胁痛连肩背,或见目黄、发热、恶心呕吐者,可合用龙胆草、广郁金、海金砂。现多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病证的治疗。
【常用量】茵陈10-15克,栀子5-10克。

 
   
滑石—甘草
【配对机理】
   滑石与甘草相配伍、最早见于《伤寒标本》六一散方(又名天水散),是临床最常见的清暑利湿之剂。滑石气轻能解肌,质重能清降,寒能泻热,滑能利窍,淡能渗湿,为本药对之主药。辅以甘草泻热和中,助滑石以清热祛暑,并可调和滑石之寒滑之性,使滑石之功得以彻表彻里,有清暑利湿而不伤正,安和中焦又不致留邪的特点。《医宗金鉴》云:“滑石禀土中冲和之气,行四方清肃之今,秉秋金坚重之形,寒能胜热,甘不伤脾,含天乙之精而具流走之性,异于石膏之凝滞,能清水源,下通水道,荡涤六府之邪热从小便而泄。炙甘草调和内外,止渴生津,用以为佐,保元气而泻虚火.则五脏自和矣”。此配伍诚有至妙之处。临证应用此药对时,虽未必取六一之比例,但滑石用量宜大,甘草用量宜小,方能取效,因甘草毕竟为甘腻之味,多用则有碍湿滞中之弊,应予注意。
【临床应用】   
①用治暑湿,证见身热汗出、口渴心烦、小便不利,或见呕吐,或见泄泻等。单用即可收效,也常于祛暑清热方应用。
②用治疗石淋、热淋。
【常用量】
滑石10-30克,甘草5-10克。

萹蓄—瞿麦
【配对机理】
   萹蓄与瞿麦同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效。萹蓄苦降下行,入膀胱经,能清利膀胱湿热而利水通淋.长于除下焦之湿热,偏治小便不利之热淋。瞿麦苦寒,入心与小肠二经,性主滑利,为沉降疏泄之品,偏治小便淋涩赤痛之血淋。临床常将二药配对同用,以增强导热下行、利水通淋之功。
【临床应用】
①用治血淋、热淋,证见尿频涩痛等。
②用治湿热窿闭,证见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或见尿前粘液、口苦而粘等.常合用山桅、木通、黄柏、知母等。现多用于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常用量】
萹蓄10-30克,瞿麦10-30克。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