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介绍主要适用于胃肠积滞、大便不通或水饮停蓄等里实证候的药对。由于人体素质和感受外邪的不同,里实证候表现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等,因此本类药对则具有相应的特性及应用范围。现将其分为寒下、润下二个部分。
一、寒下药对
大黄—芒硝
【配对机理】
大黄与芒硝相配,是临床常用的泻热通便、攻下破积的药对,为大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黄苦寒,善于泻热毒、破积滞而荡涤胃肠,为峻下热结之要药。芒硝咸寒,善于润肠燥、软坚结而泻下通便。二者相须,攻下之力大大增强,作用迅速且猛烈。《药品化义》中详论云:“大黄气味重浊,直降而下,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功,故号为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肠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血,女人经闭。盖热淫内结.用此开导阳邪,宣通涩滞,奏功独胜。如积热结久,大便坚实秘固,难以取下,又借芒硝味咸软坚,两者相须而用。凡内外伤感,郁久皆变为燥,燥甚为热.热极为火,三者为阳邪,销烁肠胃最烈为速,使浊阴不降,清阳不升,诸证蜂起。若用硝黄.如开门放贼,急需驱逐,宜以生用,则能速通肠胃。”
此外,大黄和芒硝均可入血分,能除血中之伏热,通血中之瘀积,有化瘀泻热之功。《伤寒论》中以此药对合桂枝、桃仁等组成桃核承气汤,治疗热与瘀血互结,证见少腹急结、神志错乱如狂的太阳膀胱蓄血证。
由于本药对泻下之力峻猛,入气入,故非实热闭结,不可孟浪施用。恐诛伐太过,误伤正气以致变证蜂起,甚或延及性命。
【临床应用】
①用治外感病阳明腑实证,其痞满燥实俱全者,配以枳实、厚朴,方如《伤寒论》大承气汤;其燥实较甚者,益以甘草,方如《伤寒论》调胃承气汤:
②用治内伤病津伤热结便秘证,常合用火麻仁、白芍、枳实等。
③用治狂证,属痰瘀化火成实者,常合以枳实、礞石、皂角、猪胆汁等.方如《验方》加减承气汤。现多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④用于肠痈或妇人少腹积块热痛,属瘀热互结尚未成脓者,常合牡丹皮、桃仁、瓜蒌等,方如《金匮》大黄牡丹汤。
【常用量】
大黄5-15克,芒硝10-15克。
大黄—枳实
【配对机理】
大黄与枳实皆苦寒之类,苦降寒清。大黄泄热通便,主下胃肠结热有形积滞,有一过不留之势。枳实下气消痞,主泄胃肠结气之无形气痞,有冲墙倒壁之力。热结胃肠则气滞难行,气结于中则肠垢难下。只有二药配对,方能有泄热除积、利气消痞之功。
【临床应用】
用治胃肠热结证,或用于食积化热证。应用时还可适当改变二者的主次关系。若以大黄为主,少佐枳实,适用于热势较甚、大便秘结之证;若以枳实为主,少用大黄,则用于肠胃食积化热、腹满疼痛之证,较为适宜。
【常用量】
大黄5-10克,枳实5--15克。
大黄—栀子
【配对机理】
其一,大黄泻下力量峻猛,能荡涤肠胃积滞。栀子入肺经,善泄肺火,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能清大肠之热。大黄为主,栀子为辅,从而能增强大黄泻下通便的作用。
其二,二者属性为阴,均可入血分。大黄能泻血分实热,栀子能清泻上、中、下三焦实火,凉血止血功强。合用后.可起到清热降火、凉血止血的作用。
其三,栀子善清泄三焦之湿热,又解血中郁热;大黄可清化湿热,并能降泄瘀热,相配后能增强清热利湿作用,功可利胆退黄。
【临床应用】
①用治肺肠有热,大便不通或积滞泻利,兼见身热脉实者。
②用于吐血、血血,属于火热迫血上溢者。
③用于黄疸,属于湿热或瘀热互结而兼实者。
【常用量】
栀子5-10克,大黄5-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