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记者走进某快递公司的北京分拨中心,第一次看到了快递的分拣流水线。那时的流水线还是半人工半自动化,流水线旁站着大量的分拣员,他们不断拿起包裹阅读运单信息,然后根据快递的目的地,并迅速用“大头笔”在运单上标注下记号。当时一位主管说,培养一名合格的分拣员大概需要半年时间,需要“死记硬背”准确记忆大量的地址,再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才能确保分拨包裹的时候不会出错。
三年后,当记者再次走进这家快递公司的分拨中心时,完全不再是从前模样,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机器设备越来越多,工作人员越来越少了,分拣效率却越来越高。一位工作人员说:智能分单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让传统的“大头笔”分拣员、集包员等岗位正在“消失”,分拣中心需要更多的安检员和设备操作员。全自动智能化设备“砸”掉了分拣员的饭碗,再也不需要分拣员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了。它不仅提高了分拣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圆通在近日的公告中披露,将投入巨资用于转运中心自动化升级项目,仅此一项就可替代3328名分拣人员,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近2亿元。
中通快递CFO颜惠萍透露,中通在全国安装了59条自动分拣设备,比去年一季度末增加了42条。这项措施使中通业务量36%增长率的情况下,分拨中心的平均人员仅增加7%。
顺丰、申通、百世等快递企业近些年来也在大力推进改进分拣设备、提升数据效率等等,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到科技密集型企业转变。
除了传统的“大头笔”补码员正在消失,快递行业还有其他工种也在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例如,之前传统面单大规模应用时候,需要“录单员”一张一张整理记录以输入电脑,如今随着电子面单的普及,“录单员”也被巴枪扫码自动输入所取代。
智能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升,让分拣员、补码员、录单员等工种消失,也让快递企业迎来了一批新工种:IT工程师、AI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无人机飞控师、敏捷教练等等正在成为“香饽饽”。
例如,在中通科技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产品研发体系,团队规模已经超过500人,包括技术平台、应用中台、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信息安全、DevOps、用户体验和8大数字化产品线等专业团队。
这类快递新工种的出现为快递行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例如,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无人驾驶、智能路由等“炫酷”技术不断在快递行业出现,甚至快递小哥给客户打电话也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助手取代。
菜鸟推出一款语音助手,它能够同一时间自动批量拨打巨量电话,帮助快递员派件前沟通消费者,甚至能听懂方言,准确识别消费者选择的包裹接收点,实时反馈结果,极大提升快递员效率。
顺丰利用大数据研发出针对末端网点的“智慧决策”统筹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根据网点快件量预测、快递员能力评估、订单难度,客户熟悉程度等信息,让适合的任务与适合的收派员相匹配,多维度解决收派员收派难点。
京东开发出一款“外骨骼机器人”,凭借动力学原理进行设计,帮助工人减轻负重,减少身体损伤,并大幅度提升效率。(资料来源:快递杂志 201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