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教学 >> 方法与手段

1.实验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中心坚持规范教学程序,量化操作标准,保证教学及实践时间,分阶段监控教学效果。
   1)规范实验室的整个教学流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各教研室制定课程计划,交由技能培训中心评估其可行性并进行具体实施。
   2)规范教学过程:规范“教师理论教学-技能示范教学-学生观摩学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及答疑-观看教学录像-初次模拟训练-再次模拟训练-进入临床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
   3)各实验课程均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和训练目标,如诊断学物理诊断部分制订了《临床技能操作手册》和《体格检查考核表》,外科总论制订了《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手册》和各项目的考核标准等,定出相应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规范实验考评制度。
   4)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专家评教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及反馈。

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更新观念,按照全球医学教育基本标准(GMER)及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来组织安排教学。增加实践学时数,小班授课,小组训练,注重临床基本技能训练,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及病人床旁教学等。

 

2.教学手段

1)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借助中心从基础到高级的1000 多件临床教学模型进行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如诊断学的听诊、触诊、叩诊等体格检查技能教学,见习期间各类穿刺技术、急救术、外科基本技术、妇产科检查基本技术与产房技术的教学等。尤其在实习前培训中大量使用现代虚拟技术(高级模拟人和教学软件)参与教学:

利用高级仿真电子模拟人,根据教学需要模拟出各种临床常见的 “病例”, 甚至模拟一些合并复杂的并发症的“病例”,如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让学生根据模拟“病情”需要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 如血压测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给药、吸氧等。这样的仿真教学有助于:

①训练学生的各种临床操作,掌握治疗药物、剂量、不良反应。

②训练学生系统地检查病人,快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能综合分析病情,制订治疗方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③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融合,理论知识的升华。

④训练医学生面对紧张复杂的医疗工作的抗压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设立虚拟手术室、虚拟ICU病房、虚拟妇科、儿科病房,在“虚拟医院”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医院科室的基本构成,便于进入临床实习、实习时较快适应“真实医院”的学习。

3)学生之间模拟SP病人进行问诊和规范的全身体格检查训练。

4)借助动物教学:在外科基本技术的教学方面,利用中心的实验室利用实验兔子、狗等开展动物外科手术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手术过程、学习术前术后处理、外科无菌术、切开缝合、伤口处理等外科基本操作和肠腔吻合等基本手术方式。

5)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课余时间开放,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训练。

 

3.实验考核方法:

课程结束后由各教研室及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对学生实施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每名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参加每门课程操作考核,实习前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医院实习),毕业前考核等,用考核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

1)病史采集考核:学生模拟SP病人进行病史采集考核。

2)体格检查考核: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考核正常体格检查,利用教学模型考核学生的心肺腹异常体格检查。

3)模拟诊疗站:抽取病例进行模拟诊疗,做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诊疗方案,并回答老师相关问题。

4)外科操作站:①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消毒、铺巾;②缝合、打结、拆线;手术器械辨认与使用。

5)内科操作站: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

6)妇产科操作站:妇科检查(双合诊、宫颈刮片)、产科检查(四部触诊、骨盆测量)等。

7)急救操作站:用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教学模型考核现场心肺复苏、中毒抢救、包扎、固定术等。

8)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站:心电图、X光片、化验报告单判读。

9)沟通能力测试站:提出临床实践问题,通过学生SP病人,检测学生实际沟通能力。该多站式考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在教学实施和考核过程中由教务处组织实验教学督导专家对教学情况进行了督查,同时编印了学生教学反馈意见表,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和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